歡迎訪問武都新聞網!
首頁 大美武都 >

詩畫山水——武都張壩
2021-09-06 15:23:21   來源:   

上一張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圖

 

中國國土廣袤豐富,文化博大精深,在這片土地上散布著千千萬萬古老村落。這些被大自然環抱的村落,至今仍然保留著昔日的淳樸和靜謐,亦是千百年來人與自然融洽相處的遙遠記憶。

『 久 居 樊 籠 里、復 得 返 自 然

一塊塊石板砌成的山路,曲折蜿蜒,從大團魚河邊一直通向古老的村莊,木架結構的老屋、塊石堆砌的房基、粘土碎石構筑的墻體、青瓦鋪蓋的屋頂,院子錯落有致,花草樹木茂盛,果樹遍布全村。

這里

保留了傳統的農耕生活

充滿著濃郁的田園氣息

流傳著古老的民間故事

猶如世外桃源

這里

是令人向往的一塊寶地

充滿了詩情畫意

『 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張壩古村 』

· 從上空俯看,張壩村的房屋,形成了一個吉祥的漢字“壽”。自然天成,耐人尋味,充滿了傳奇和遐想。

· 追求幸福與美好,是張壩村人們永恒的夢想,深入血脈,日月同行。

地址:張壩村(距離武都區琵琶鎮政府6公里)

▲線路圖

張壩古村落,地處西秦嶺與蜀川之間,隸屬武都區琵琶鎮管轄。境內溝壑縱橫,河谷通達,氣候溫潤,林密草盛。

千百年來,張壩人世代在這里生息繁衍,傳統的農耕生活、濃郁的田園氣息、古老的民風民俗,靜靜向人們訴說著千百年的故事。

張壩古村不僅是隴南地區典型的鄉土聚落,也是甘肅省聚落形態保存最完整的傳統古村落建筑群之一。

村子周圍山形皺褶起伏,村落平緩,山上土層較厚,適宜植物生長與農作物種植。村子背山面水,坐西朝東,于山腰處沿等高線縱向布置,由溝谷分為南北兩段。

村前有“大團魚河” 流過,村民曾靠小橋與對岸相接,現存一顆千年菩提樹守望著古老的觀音廟。古廊橋、鐵匠鋪、民俗館、28戶舊民居是守望鄉愁,再現傳統農耕文明的活化石。

游客接待中心、隴南傳統民居泛博物館、產業館是略縮隴南優秀傳統特色民居和地域特色產業的展示地;整村是甘肅省完整保留的最具有完整形態的古村落。

『 姜維北伐 觀岷山定琵琶 』。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過陰平,經秋坪寺,天雨阻行,暫住此地。一日,登山拜佛,觀其岷山,形若琵琶,故改“秋坪寺”為“琵琶寺”。至此,琵琶寺之名一直延用至今,琵琶鎮也因此而得名。

琵琶本地及張壩居民傾囊為蜀漢大軍提供糧草給養,姜維感其民風淳樸,遂撥軍費,供其修繕家園。古村后有一石頭寨,曾發現有羌族人遺留的石刻……

『 湖廣填四川 祖先創基 』

村中先祖乃元末明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時,從湖北麻城、孝感等地遷徙于此。最初共人家八戶,五十二人定居此地。觀此地依山傍水,河谷通達,宜耕宜漁,便修筑屋舍、開荒坑田、修建寺廟,繁衍后代。

到了明中期,張壩村最早移民族長張承祖,從軍途中由江南帶來的一棵小菩提樹苗,現已長成根深葉茂、盤枝錯節的大樹,任700多年寒來暑往、云淡風輕。 至今菩提樹高達三丈之余,仲夏花開,香溢四野,F在,這棵菩提樹已成了張壩村人精神源頭。

『 張 壩 古 村 前 身 』。

據記載, 嘉慶年間,張儀后裔張朝虎(綽號賊王爺)、張朝祥二人膽識過人。張朝虎弱冠之年孤身出門,東入少林,西進西藏,歷時八年練就了一副好武藝、精醫術。偶偷盜于達顯宦官之家,劫富濟貧,救死扶傷,造福百姓,深受敬重。其后裔張朝祥弱冠后為人豪爽友善,被委任官吏,為官剛正、不徇私情、為民做主。隨后,組織民眾請風水師擇新址,起名“楊土壩”,乃張壩古村前身。

張壩村民居是典型的隴南木架子房原型,四合院建筑結構,多依山而建,既擁有北方建筑的恢宏高大,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細琢,院落布局合理。

現存的28戶老舊宅院,縱向分布于大團魚河東岸二級臺地和坡地上,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在漫長的農耕歲月里,一代代的村民在這里守望相助,繼續建設美麗家園。

房屋為上下兩層,正房三到五間,廂房、廚房、雜物房各具功用,中間院子的兩邊是臺階,院門位于一側;房基是就地取材的石頭,上面是黏土與碎石夯實的土墻,防寒保暖;房架全是山上的木頭,耐用結實;房上一色的青瓦也是村上的小磚窯燒制,讓整個村落散發著素樸之美。

古村的居民建筑的獨特之處就是采用穿斗式木結構梁架,這種結構的最大優點就是“墻倒屋不塌”,極大地減輕了地震等外力對房屋的危害。

在這些房子中,木雕和石雕豐富厚重,極具審美意趣。木雕多用于門窗隔扇、二層欄桿,窗格多用棋盤、龜背錦等圖案,個別有如意格并配鳥獸花卉或什錦嵌花,相隔而望,含蓄清秀;雕則多用于臺階柱礎,以刀為筆、以石為紙,方寸之間盡顯優秀傳統文化之厚重。

在古居老屋中

火塘的吊鍋

依舊燃燒者鄉土生活與農耕文明的溫暖

經久不息的水磨坊

仍在訴說著過去村民的四季輪回

無數先民走過的石板路

似乎又在村落昔日的時光中一步步丈量

……

張壩是古老的

附近出土的柳葉劍

閃爍著巴蜀文化璀璨的光芒

琵琶寺依然印記著三國時

蜀國大將姜維駐守此地的勃勃英姿

……

張壩是新生的

在隴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

在“隴蜀之城”豐富宏偉的文化構想中

新建的張壩村

交通發達、環境優美、村民幸福祥和

婆羅樹下游人如織

小橋流水,更有情韻

讓人流連往返,留住鄉愁

張壩是永恒的

得益于完整活態地保護、開發和利用

成了甘肅向南開發的橋頭堡

如今的張壩古村

看得見歷史,留得住鄉愁

成為集中展示隴南傳統農耕文化的“活態博物館”

也成為隴南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次創新實踐

煥發了無限的勃勃生機和新韻

來源:隴南發布


監 制: 張文斌 審 核:張秀蘭

責 編: 孟濤濤 編 輯:田 倩

相關圖集
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